99.2%受访者感觉大学生中存在“草签族” |
|
|
|
现在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,一些大学生“骑驴找马”的现象屡见不鲜。他们通常先与用人单位签一份就业协议用来保底,遇到更好的企业时,不惜支付违约金跟原来签约单位毁约,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“草签族”。 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,对2107人进行的调查发现,99.2%的受访者感觉目前大学生中存在“草签族”。受访者中,15.9%的人从事招聘工作,在读大学生占15.9%,大学已经毕业的人占62.4%;80后占48.0%,70后占28.9%。 74.9%的人认为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毁约 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读大四的李静(化名),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。临近毕业,看到身边的同学陆续找到工作,她着急又迷茫,“不是每个毕业生都可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。上了这么多年的学,总怕自己找不到好工作,只能‘骑驴找马’了。” 李静两个月前被北京一家商场录用,从事前台工作,但她还是继续投简历、参加面试,终于又找到一个大企业的管理培训生的工作,“这个工作无论从薪水还是以后发展方面来说都比做前台强”。她特意去那家商场道歉,争取了解约的机会。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王蕊发现,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早早地就签了一家单位“保底”。“我们这个专业女生不太好找工作,有些物流公司直接就要男生。所以女生一般有个不错的机会就先签下来,这是客观情况决定的。” 在北京一家经营收藏品的民企工作的姚利霞女士,负责招聘销售人员。她发现,多数来应聘的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不强,对求职工作的准备不足。她录用过几个应届大学生,应聘时他们认为这份工作很好做,但实际工作起来,很多人发现跟他们想的不一样,存在心理落差,就会出现毁约的情况。 受访者对大学生签约后又毁约的行为持什么态度?26.2%的人表示“支持”,28.2%的人表示“反对”,45.5%的人表示“说不好”。 王蕊认为,签约又毁约的现象,是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产生的。应届毕业生工作后,不好再张口向父母要吃要喝,迈入社会就要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全权负责,一般家庭的孩子不会拿以后的人生开玩笑,“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,有无奈有压力,后面有更好的选择,几乎没人会放弃更好的。”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认为,签约又毁约一般有两种情况:一种情况是,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,有些同学跨专业找工作,后来又找到了更好的;另一种情况是,企业来学校招聘的时间不同步,“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,有些企业过早进入校园抢人才,而那时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启动招聘,在某种程度上是逼学生早签约。” 大学生先签约再毁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74.9%的人认为原因是“就业竞争激烈,大学生想要更好的就业机会”;51.4%的人认为原因是“大学生缺乏对职业正确的认识”;39.6%的人认为是“用人单位强迫学生过早签约的结果”;38.7%的人认为原因是“学校追求就业率的影响”。 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表示,近两年特别好的企业和低端企业的大学生毁约行为比较多。特别好的企业招聘的大学生,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高,除了合理的薪资,更看重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、企业文化、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路等。若发现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,这些学生就可能会毁约。而低端企业的知名度不高,求职大学生会先签下来“保底”,一旦有更好的机会,难免毁约。 “还有一些企业招聘声势、规模很大。在招聘过程中,夸大了自身的优势,学生的期望就高了。但大学生到了企业后发现落差很大,也会毁约。比如一开始招聘的职位是总裁助理,实际上做前台的工作,大学生自然会流失。”孟广说。 83.4%受访者感觉大学生通常毁约的单位类型是民企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毁约行为正常吗?34.4%的人表示“视情况而定”,表示“正常”和“不正常”的人均为32.8%。 大学生“草签族”通常毁约的单位类型是什么?受访者的选择依次如下:民企(83.4%)、国企(24.9%)、外企(16.2%)、事业单位(11.4%)、党政机关(2.8%)。 大学生“草签族”签约又毁约的行为会造成什么结果?71.5%的人认为“占用了其他学生与企业签约的机会”;59.4%的人认为“会给签约企业带来一定损失”;56.1%的人认为“透支学校诚信,可能影响下一届学生就业”;52.3%的人认为“损害了社会诚信环境”。 山西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谭克俭认为,大学生受到诚信缺失的社会大环境影响,对毁约行为看得很平常。从建立诚信社会的角度来看,签约又毁约的行为违背诚信精神,对毁约者的个人信用度也有损害。从个人长远发展角度来看,如果出现不得不毁约的情况,学生该付违约金就要支付,这是勇于担当的表现。他还提醒,大学生选择职业要慎重,从专业、兴趣、长远发展角度多考虑,不要只盯着薪水。 针对大学生就业签约,69.0%的人建议“大学生明确职业规划,理性决定”; 57.1%的人建议“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咨询服务”。 孟广建议,大学生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,要提前进行职业规划。比如,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、公司,寻找学校相关的项目、研究,寻找校外的实习机会,培养自己的能力、、职业意识,还要多与师兄师姐、老师商量,多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专业的职场人士等。 据钱静峰介绍,在每年10月前,他们学校一般谢绝企业到校招聘,过了11月,学校统一发放就业协议书之后,学生才可以跟企业签约。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利益。每个应届毕业生只有一份就业协议书,协议书签订后,除非企业出具同意解约的函,否则不再给学生协议书,原则上应届毕业生最多只能毁约一次。 钱静峰建议,大学生对企业制订的协议书要慎重使用,因为里面可能有一些隐性条款,存在法律漏洞。大学生应该使用学校指定的协议书,以免自己受到损失。 为了减少大学生签约又毁约的情况,受访者也从企业角度给出了建议。调查发现,57.7%的人建议“企业应对大学生毁约要有风险预估”;分别有53.8%的人建议“企业应加大吸引人才的手段”和“企业在招聘时也要讲诚信”。 孟广认为,企业在招聘的各种流程设计中,应该尊重应聘者,招聘时给学生诚信的岗位说明。对大学生来说,应聘大公司时,看重的是这个行业的发展、企业的内涵、职位未来的发展路径等,所以企业提供的招聘信息跟大学生的认知要有一定的对应性。企业跟学生签约后,可以安排这些学生进入公司实习,增加企业和学生的粘合力。 |